返回
首页

专业设置

作物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17-03-27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

2.学    制:三年

3.办学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大学专科)

二、专业设置与定位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技术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重组和改造,农业产业化使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对高等农林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云南省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任务,其内涵是生态、安全、实效、环保、低碳、丰富,其实质是切合云南的实际,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据统计,2011年底,云南省乡村劳动力有2324.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有54.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3%。其中:生产型人才占总数的20.3%,技能带动型人才占总数的11.7%。我省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8年,高中阶段文化程度仅占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左右,其余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严重制约了云南“三农”问题的解决。大理州围绕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在农业上提出农业提质增效,调整作物布局,完善做大特色产业基地、做强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把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成千亿元产业,抓实烤烟、核桃、乳业、蔬菜、蚕桑、薯类、茶叶、生物药业、特色水果、特色花卉十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了适应大理州乃至滇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高原特色农业,较快增加农民收入,需培养一大批从事作物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团队分析

本专业现有教师39名,其中,副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8人,“双师型”教师3人。在加强校内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聘请州内外知名的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由高技能教师或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的机制。现已聘请校外兼职教师9人,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三)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习基地10亩,有农学实验室、植保实验室、作物遗传育种实训室、土壤肥料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能满足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教学生产实习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

2.校外

在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实习场所,目前已与大理州经济作物研究所、大理州农科所、大栗树茶厂、大理州土肥站、大理州种子管理站、弥渡县农技推广中心等多家实力较强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教学期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去实训基地观摩学习和顶岗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专业定位与办学思想

通过对大理州“三农”问题的调研,结合本专业现有办学条件,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理论水平与专业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人才。本地区作物生产需要的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懂生产管理、会经营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办学思想: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制定教学计划,以岗位能力为基点开展课程改革,以双师型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支撑点,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促进专业建设。

三、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作物栽培、育种及良种繁育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必备知识,掌握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育种及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生产、开发、推广,并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技能,适应农业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农药、化肥、生物制剂等销售岗位;农业应用性试验研究和农业新技术开发岗位;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岗位;农业生产及综合管理岗位;农业行政及农业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岗位;农副产品经纪人岗位。

五、人才规格

(一)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

2.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团队协作意识强;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严谨务实的作风;具备一定的礼仪和社交能力;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有较强的创业精神。

3.身心素质

具备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备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

(二)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作物生产知识与技术指导能力;生产技术应用性试验与开发推广能力;作物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知识及应用能力;产品贮藏、运输、加工与市场营销的知识与能力;作物良种繁育、种苗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知识与能力;作物生产园区设计、建园和生产管理的知识与能力;经营管理作物生产企业的知识与能力。

(三)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具备解决现代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掌握作物生产领域的生产、服务、开发经营等岗位群的职业能力。

六、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9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两种以上本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按教育部门要求取得英语、计算机的相关证书。

七、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大理高原特色农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依托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理论知识够用,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大力推行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完善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做到“三个结合”,即教学和产业结合、学校和企业结合、顶岗实习和学习结合。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八、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公共文化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三生教育、体育与健康、实用英语、实用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

专业基础课

农业气象、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肥料、农业生态

专业核心课

作物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种子检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推广、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作物遗传育种技术

选 修 课

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设施农业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政策与法规、烟草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核桃栽培技术

顶岗实习

到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

职业资格

农艺工、植保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物良种繁育工、食用菌工、绿色食品生产工、农产品经纪人工、植物检疫工等

职业岗位

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农药、化肥、生物制剂等销售岗位,农业应用性试验研究和农业新技术开发岗位,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岗位,农业生产及综合管理岗位,农业行政及农业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岗位等。

九、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课时分配


版权所有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支持:教育招生网